全國人大代表、華東交通蒸烤箱大學理工學院董事長陳志勝10日在在北京建議,加快建立我國生態補償機制。 王劍 攝
 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(記者 王劍)“建立生態補償機制,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制度保障。”全國人大代表、華汽車借款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董事長陳志勝10日在在北京建議,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,建立區域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,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。
  陳志勝認為,近年來,國務院加強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,高度重視促進生態保護和建設,提出了“按照誰開發誰保護、誰破壞誰恢復、誰受益誰補償、誰違法誰付費的原則”,對推進各地和全國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起到了固態硬碟安裝積極作用。“但這是一項全球範圍的嶄新事物,無系統的經驗可以借鑒,要妥善解決難度相當之大。”
  陳志勝稱,目前,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對生態保護的扶持不夠完善;生態保護和建設沒有成本核算機制;生態補償的稅收政策和生態補償的收費及使用有待完善;生態補償標準過低起不到得保護作用,如一畝森林一年補10元的標準太低;生態保護區老百姓生活困難,沒有共享結婚經濟發展成果;對跨地區、跨流域的生態補償缺乏合理補償標準和協調機制;尤其是資源和環境的廉價甚至是無償使用普遍存在。
  “之所以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,是因為一個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、修複與重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;同時,一個區域為了保護生態環境,可能會喪失許多發展機會、付出機會成本;生態環境是一種公共資源,一個區域生態環境的積極變化會給相鄰區域帶來生態利益。在這種情況下,必須建景觀設計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,合理體現生態環境這一公共資源的價值,統籌區域協調發展。”
  陳志勝認為,從我國實際情況看,生態環境較好的區域,往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,如長江、黃河的上游地區,西南的山林地區,西北的農牧交錯地區。
  “拿江西來說,贛江、撫河、信江等五河的上游地區、東江源頭的贛南安遠、尋烏等縣,由於沒有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,這些區域沒有足夠的資金和積極性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、修複和重建。而一旦這些區域為發展經濟、擺脫貧困而大力開發自然資源,又必然破壞生態環境。”
  陳志勝建議,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根本出發點,根據生態功能價值、生態保護成本、發展機會成本等多種因素進行核算,綜合運用行政和市場手段,按照誰開發誰保護、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,有效調節各區域相關各方(生態環境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)的利益分配關係。
  陳志勝稱,考慮到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緊迫性,建議國務院抓緊組織力量,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,儘快明確提出生態補償機制的指導思想、基本原則、目標責任、重點領域、保護內容、政策措施、補償(分類)標準,受益方(社會、群體)責任、補償分配辦法以及執行機關、法律責任等。
  陳志勝建議,政府一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,生態環境的資源屬性決定了政府的財政投入是生態補償的主渠道;二是建立區域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,包括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、開發地區對保護地區、生態受益地區對生態保護地區提供經濟補償;三是探索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,積極試點和推行資源使用權交易、排污權交易、碳排放權交易等市場補償模式,形成層次分明、統一開放、競爭有序的現代資源環境市場體系。(完)  (原標題:全國人大代表:應建立區域間橫向生態補償機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p96xpzct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